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

蠹鱼

想喜欢收藏书籍的朋友,必然相当讨厌专门蛀蚀书本的蠹鱼。
我所收藏的书并不多,一方面是住得偏僻,附近的小城里的好书毕竟不多,一方面是根本没有时间完完整整地把一本书读完,此外,经济能力有限也是一个原因。然而,书蠹们并不因此而看不超我;它们都很肯赏光,三三两两的光临,吃住两便,悠哉游哉,而且还在其中传宗接代哩!
我虽然绝对的不欢迎这些不请自来的食客,伹也无可奈何:因为,那些书本一旦被放进牛奶箱里,我就根本的冷藏了它们;因为至少在表面上我的生活是忙碌得不可开交的!
我的发现惹人厌的蠹鱼,是在某次打扫小阁,搬运用具的时候。这也是它们合该倒楣,因为我一向是懒于搬东搬西,扑扑扫扫的。
当时,我为了省些力气,不把书本一箱箱的抬动,而十本五本的抽出来,放到另一个箱子里去。当我抽出第一叠时,猛然的几条银白色的小虫在书面上窜来窜去,我就下意识地知道大概这就是人家听讲的书虫吧!
因此,我立即压死了它们;打开了书本,更发现了那可恶的蠹鱼,在纸上做了无数的工夫:有的从第一页直到最後一页,开一个圆圆相通的小窗;有的挖了弯弯曲曲的隧道,从书前的扉页到书後的扉页;有的创造了奇形怪状的剪纸艺术;更有那杀千刀的,给我出了填也填不完的填充题。
我放心不下,再经过一番检视,发觉堆在床头床尾的杂志旧报堆里,也有蠹鱼的温床:我竟然粗心到夜夜与它们共眠而不知道它们的存在!
那天,我也不知道压死了多少蠹鱼,手上黏上了一层黏黏的蠹肉:反正它们死有余事,杀之不见血!对於这些低等小东西,还要加以统计,纪录在案未免有点小题大作!
点算的结果,将近三四百本的书有半数以上惨遭毒手,有些已面目全非,有些则勉强看得出一个轮廓来,完好无缺的几乎是绝无仅有,为此,我可心疼了好几天,因为有好些本子在今天也许已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。
後来,从母亲保存衣服的经验中,知道用樟脑丸可以杜绝它们,我即刻往牛奶籍里东塞一粒,西塞一粒,总算安静了一个时期。
有一天,读到一篇写蠹鱼的文章,正闲着,读完後我忍不住再去翻动旧书堆,才发觉樟脑丸早巳乘风化去了,连个味儿都没留下来!而蠹鱼也早巳在这里边开天辟地了。
好在,那篇文章说:书本时常搬出来晒太阳,可以避免蠹鱼侵损,还可以防止书本发霉。此後,我往往偷得浮生半日闲,搬书晒书,而在搬搬晒晒之余,时而兴之所至,抓出一两本来翻翻,却得到了好些意外的收获。在其间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看到的好文章,更联想到很多问题。这,也许可说是蠹鱼唯一给我的一点好处。要不是它们,我的那些藏书永远是一堆废纸,也许我也根本不会尝到温故而知新的那种盎然味道!
它们给我的一个附带的好处是:我的小房间从此时常是整齐不紊的,同时也少了扑来飞去的蟑螂。
(原载《南洋商报》1970年8月4日《南洋文艺》)

没有评论: